厘清史实 专家学者谈提升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影响力
2017-12-15 11:03 来源: 新华日报
????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从市到省再到国家层面,走了21年,成为国家和民族记忆的共同锚点。但这一二战重大惨案的影响目前主要仍在国内,让严重反人类罪行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拓宽南京大屠杀研究国际视野,提升历史解读国际话语权,让这段历史产生更加深远的国际影响力?公祭日前后,部分长期参与发掘、研究和宣传大屠杀史实的专家学者谈了各自的探索和思考。
????厘清史实提升说服力
????第三方视角价值独特
????从1980年代至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资料搜集、话语权建立、论述体系形成还是多学科介入,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让史实更完整,一些学者开始拓宽视野,将目光投射到国外资料上。
????“在南京大屠杀各方资料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中国人民自己的记忆?!蹦暇┐笱Ю费г涸撼ふ派衔?,第三方资料地位仍是独特的?;诖?,张生等人赴美、德、英、法、丹麦、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多方搜集能够找到的资料,形成了一条关于南京大屠杀第三方资料的系统性链条。“特别是德日等国侨民的所见所闻,是大屠杀作为国际事件的必然要件,他们对事件的判断可能较少受到主观情绪影响,从证据角度较有说服力?!比纭岸┥笈小狈ㄍグ凑沼⒚婪ㄍス嬖蜃槌?,控方和被告方法律地位平等,控方要组织各种资料将战犯绳之以法,被告和辩护律师则要千方百计摆脱控诉或减轻罪责,“这种情况下,第三方资料有不可替代的证明力。”
????在张生的力作《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增订版)中,引入了中美德日等国史料相互对照的视角,在同一时空再现场景,构建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暗鼻爸腥樟焦湍暇┐笸郎闭庖焕肺侍馐贾瘴薹ù锍晒彩叮胰毡居乙砘共欢咸羝鹗露?,双方矛盾仍未缓和。这就非常需要中立者和第三方的观察者,让这段历史更加直观全面。”
????日方视角也得到了历史研究者的重视。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王卫星曾多次赴日搜集史料,参与暴行的日军部队战斗详报、官兵日记等原始资料,证明大屠杀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日军官方命令。“光有受害方一方资料不完整,加害方一定要有资料?!蓖跷佬撬担淙蝗毡就督凳惫俜酱罅肯俚蛋?,但仍能发现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这些加害方的记述,从某种意义上比受害方的资料更具有说服力?!?/p>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曾独辟蹊径,从新闻传媒入手,系统研究了中日及其他国家媒体对大屠杀如何知晓、怎样报道、持何种态度、产生了什么样的舆论影响?!白钤绫ǖ来笸郎钡氖怯⒚婪ㄕ庑┑笔钡闹辛⒐颐教?,《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在屠杀发生几天后就有报道,有力驳斥了日本右翼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谬论?!?/p>
????第三方史料迄今仍是“富矿”。今年公祭日前夕,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卓然公布了从1943年《中央日报》上发现的一则新闻,该报道系转引自美媒报道。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报道中明确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的愤慨,盟国对惩治惨案元凶的决心,并将大屠杀与纳粹屠犹相提并论。这证明南京大屠杀早在抗战时就已是被盟国公认的事实,驳斥了日本右翼声称南京大屠杀当时没什么人知道,系后来编造的谬论?!罢庖皇妨弦庖逋怀?,也表明外文史料还有探索新空间,今后应加大对这种第一手资料的发掘力度?!焙咳凰怠?/p>
????争夺国际话语权
????有进展但还需更多努力
????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但毋庸讳言,我国在南京大屠杀史的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上仍不容乐观。
????一个标志是,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三大惨案”之一,在西方知晓度不高。“与纳粹屠犹相比,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认识还不够?!蓖跷佬撬?,我国在大屠杀史对内宣传教育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在国际传播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张生前不久参与接待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来访,让他惊讶的是,这家专门的纪念战争与和平博物馆的研究者,对南京大屠杀也所知不多。
????张生坦言,当前南京大屠杀史实接受范围主要是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及少数一部分关心中国历史、关心人类灾难的专业人士,“虽然不少西方人已经摆脱了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的状态,但仍处于知之甚少的状态?!?/p>
????日本右翼也并没有闲着。尽管近年来我国研究者更为频繁赴国外讲学,到英美俄等大国举办图片展,并带动一些国家自发办图片展,加拿大还竖立了慰安妇铜像,但这远远不够?!氨热缥堪哺镜蛋嘎溲∈澜缂且湟挪颐亲龉ぷ?,日本也在做,这实际就是对我们话语权的压制。”经盛鸿说。
????如何让我们的历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学者们认为应当“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今年公祭日,曾受纳粹野蛮轰炸的英国考文垂市市长、大屠杀期间救助中国人的国际人道人士后裔都应邀参加公祭仪式。张生认为,应当继续广泛团结二战受害国、有类似经历的城市、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等不断前来,“他们必然会与我们形成历史共鸣?!?/p>
????对于“走出去”,本月11日《南京大屠杀全史》韩文版出版,但经盛鸿认为这还不够,应当不断出版各语言版的史料集,并主动到美国、日本等国刊发文章,发出我们的声音。张生指出,日本右翼近年来利用雄厚财力,把歪曲事实的著作免费推介给各国研究机构和学者,我方也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多更快地将研究成果翻译为各种文本,并通过多种途径推介给世界学术界。
????要搞好国际传播,“打铁还需自身硬”。王卫星认为,要完整真实再现一段历史,必须站在严谨客观理性的角度来叙事,让研究符合国际学术界的共同标准?!坝懈咚降难跹芯浚拍芄辉诠噬?,至少在学术界具有公信力,才能掌握话语权。”
????“我们的路径很多,有关部门应当牵头集思广益,有效地把这段史实向全世界更好地进行宣传。”经盛鸿说。
????上升到全人类高度
????让全世界汲取教训
????今年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重申。专家们也不约而同提出,应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落脚点提升南京大屠杀这段记忆的国际影响力。
????“应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向全世界介绍南京大屠杀史实。”张生认为,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日之间的问题,中国坚持14年抗战也不仅是为中国独立自由,而是为反对法西斯侵略?!坝θ檬澜缛嗣袢鲜兜剑裉斓墓手刃蚴鞘澜绺鞴餐芏返慕峁?,所以中国人捍卫南京大屠杀这段记忆,不是狭隘民族主义导向下的,而是为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利益?!?/p>
????“只有上升到人类共识的高度,我们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悲剧重演?!蓖跷佬侨衔?,时至今日,回首这段历史,不仅是一国一族的悲剧,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光靠一国一族铭记远远不够。“随着国际交往不断增强,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深入人心。一国一族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伤痛,应站在这个高度向世界传播这段历史,让整个人类汲取其中的教训?!?/p>
????为此,张生提出,在向国际社会推介有关史实时,应使用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弘扬人类共同的价值。“让世界理解,我们捍卫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王卫星说,习总书记在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上提出,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这值得深思?!笆备?0年,我们既要捍卫民族情感,又要超越民族情感——这不代表放弃民族情感,而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展现这段历史,追问为何会发生战争、为何部分人类会如此残暴,这样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保ǔ略路桑?/p>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