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历史档案:重庆师生用画笔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2020-09-03 11:51 来源: 重庆日报
????
????一九四二年一月《新华日报》刊登的《抗敌儿童画展特刊》。
????王琦的黑白木刻作品。
????用自制木炭条画画;步行一夜到国泰电影院看话剧;举办抗日儿童画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9月2日,重庆育才中学公布了一批珍贵档案文献资料,揭秘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生动而鲜活的史料给当下艺术教育带来不少启示。
????著名画家曾在重庆任教
????这批档案文献史料是育才中学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省历史档案馆、云南省历史档案馆等处收集而来的,充分展示了以育才学校为代表的抗战时期重庆儿童美术教育特色。
????这些档案文献史料中,有一部分是抗战时期美术大家的作品,其中不少与重庆有关。例如,著名版画家王琦在1945年创作的一幅黑白木刻作品,展现了重庆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及重庆人乐观豁达的个性。
????“不少艺术大师当年都曾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敝厍焱际楣菅芯抗菰蓖踔纠ソ樯埽?939年7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不久学校迁至重庆合川县古圣寺行课。育才学校共设立了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7个组。先后聘请了陈烟桥、许士琪、汪刃锋、刘铁华、张望、王琦、梅健鹰等一批大后方的著名画家任教?;婊槭捉熘魅纬卵糖牛?939年应陶行知邀请来渝创建育才学校的教师之一。
????“学校创办初期,绘画组的教学设备大多是由师生自己动手制作。”王志昆称,那时学生没有画笔,就将柳枝剥皮晾干,放在洋烟罐中,铺上沙,用火慢烧,画画用的木炭条就做成了。
????尽管条件艰苦,但师生热情不减。育才学校第一批学生、中央美院教授伍必端回忆,1940年的一天夜晚,陶校长看了一出叫《安魂曲》的话剧,十分感动,便通过书信邀请全体师生去重庆看这出话剧。
????从学校到重庆有100多里路,学生们连夜出发,步行前往。第二天上午抵达时,陶校长和育才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们洗脚、挑脚上的水泡、搽药。晚上师生们去国泰电影院看话剧,过了“一把瘾”。
????两张课表展现教学特色
????在这批档案史料中,一张当年各组学生的文化课表和一张绘画组的专业课表特别引人关注。
????这张绘画组的专业课表分4学年,由陈烟桥拟写。第一学年有素描石膏、水彩、野外实习(速写)等;第二学年有素描、透视学、解剖学等;第三、第四学年则是素描人体、广告设计学、教育学等。从这张课表可以看出,当时育才美术课程是结合战时社会实际,循序渐进进行的。另一张各组学生的文化课表上面有国文、算数、代数、几何等课程。
????重庆育才中学美术教师肖霞称,从这两张课表看,当年育才学?;婊樘乇鹱⒅匮ㄒ邓匮胛幕匮椒⒄?,采用“特修科和普通科并重”的方式教学。
????肖霞说:“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这是育才学校两张课表的最大启示?!?/p>
????美术教学与抗日救亡运动结合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凌承纬称,育才学校创办后,该?;婊榫侔斓拿朗跽估廊缬旰蟠核?,加之师生共同活跃于重庆抗战文艺战线,使得育才学?;婊橹鸾コ晌厍於朗醴⒄沟摹傲焱费颉保讯沟忻朗趸疃葡蚋叱?。
????而此次公布的档案文献资料中有不少抗战时期的新闻报纸,里面记录的不少趣闻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1942年1月11日,育才学?;婊檠估涝谥兴瘴幕峥唬诙斓摹缎禄毡ā贩⒈砥缆畚恼隆兑帐醯男律遣喂塾呕埂?,文中写道:“几十幅木刻中,强有力地刻画着祖国的受难!敌人残暴的进攻,敌机的狂炸……构图上、技巧上,像多年经验者所刻出来一样,要是下面不明明写着,谁敢相信那是十五六岁的小朋友的作品呢?”
????“可以看出,绘画组从教学思想到艺术实践都强调与中国战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把美术教学实践融入到民族解放事业中?!绷璩形吵疲谔招兄纳罱逃砺壑傅枷?,育才学校绘画组教师们把美术教学与抗日救亡运动结合起来,一方面,给抗战美术平添了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师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创作出许多来自生活激励与切身体验之上的作品,也培养了许多人才。
????
[编辑: 徐红霞 ]